FUNJILAB专访扎根沙土,黄轩的坚

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是一个生态移民小镇,曾经戈壁飞沙,如今红砖赤瓦,25年间,福建和宁夏进行对口扶贫,那山,那海,都在发生着变化,“塞上江南”变成现实。《山海情》就是以此为创作背景,围绕脱贫致富的过程展开叙事,在剧中,黄轩饰演的马得福是一位刚刚从农校毕业的年轻小伙儿,他回到村里,带领村民们一起开启脱贫致富的道路。他操着熟悉的西北方言,脸颊黑红,穿着立正的深蓝色的工装外套,骑着二八自行车,一直奔波在路上。相较于黄轩在以往角色中展现出的精英感和高级感。“马得福”这个角色身上有着别样的光彩,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你会迅速忘记“黄轩”本人的样子,只记得眼前这个纯粹,坚韧,执着的西北小伙儿。马得福,从沙土中找到芬芳《山海情》去年7月底开机,黄轩接触“马得福”这个角色的过程也很简单,顺利。作为一个西北人,他一直想在大西北拍一部戏。《山海情》的拍摄地点在宁夏,正好满足了他的心愿。好的题材再加上孔笙导演执导,所以当这部剧找到他的时候,黄轩很高兴,很快就敲定了这次合作。他谈到自己以往没有演过真正意义上的乡村题材的剧集,所以对这种题材充满好奇。“我觉得中国扶贫是一件非常正能量和了不起的事情,很值得演绎和歌颂;再者孔笙导演是我一直想合作的一位导演,也很想和他一起拍戏。”黄轩回答说。在黄轩眼中,孔笙是一位非常专业,敬业且纯粹的导演。“他对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的要求都很高,业务能力更是没得说。”在剧组的日子里,黄轩和孔笙导演的交流很多。他常常会一个人揣摩角色,思考如何诠释人物。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行为,或者在自己身上找不到这个东西,他就会跑去和导演探讨:“这个地方是不是就不太合适,我们要不要调整一下?”交流得多,呈现的时候便更加贴近,马得福的形象也跟着真实且立体起来。“在诠释角色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时刻你跟他最有共鸣?”“当我穿上马得福的衣服,变成‘马得福’的那一瞬间,其实就已经有了共鸣。你在那样的环境下,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困难,很难不和角色产生共鸣。”进组之后的日子里,他就一直穿着剧中角色的衣服,一次也没脱掉过,沉浸在角色里,成为他,这是属于演员黄轩的身体力行。在准备角色的过程中,黄轩也下足了功夫:看了很多新闻和影像资料,也时常和当地的扶贫干部还有村民聊天,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听他们讲以前的故事,观察和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这部剧集中的西北方言也是原汁原味,让人物之间日常的交往更加贴切、自然。“我是兰州人,所以我们讲的方言和剧中方言是有一些像的,可能我们那边的方言更硬一些。我们也有一位编剧老师是当地人,平时有一些发音问题我也会请教她。”黄轩分享着自己在台词方面所做的准备。一个演员在成为角色的过程中有条条道路,他选择了相对没那么捷径的一条。通过不断地观察来熟悉和适应环境,通过交流和请教来让台词更自然贴切。正因为这些认真又踏实地准备和付出,才有了马得福这个人物的出彩。马得福没有主角光环,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他就是整部剧集的核心焦点。在剧中,“吊庄移民”工作非常艰难,关关难过,关关要过。马得福从贫瘠的土壤中出生,但他从未在风沙和恶劣的环境里屈服。带领村民们一起脱贫致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凝结在马得福心中的信念。黄轩认为,马得福的信念感来源于内心那种美好的愿望:“他迫切地希望带领着乡亲们脱贫致富,建设他们的塞上江南。”黄轩能读懂马得福,并且成为他,他在不断地寻找着,自己和角色身上相近的地方,再加一些想象的东西把它融在一起。“我塑造角色的方法,就是寻找角色跟我身上的共性,共性找到了,外在的神态、神情那些东西,就可以去想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马得福说起话来的神态肯定不会像我现在这样,他的头会不会低一点?他的嘴巴是不是平时老是闭不住?眼神是不是有点愣?等等……”他会去寻找一些小的地方,关于人物的情感和人物要做的事情,他也会寻找和自己的相近之处。去思考自己遇到这种事会怎么样?去理解和感受角色本身,再演出来,这样会让人物本身更加真实。就好比“得福”和“水花”重遇那场戏。除了“吊装移民”这条“事业线”,水花这条故事线也丰富了“得福”这个角色的层次。两个人隔着看着对方露出笑容那场戏,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当被问到相视一笑之后挠头的动作有没有特别的设计过,黄轩回答说:“在那种场景下,我远远看着水花一个人拖着板车,拉着残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儿,经历了七天七夜来到了我们这里,很难不动容,所以那种感觉一下子就上来了。其实那场戏我印象很深刻。这个动作是氛围使然,也没有特别的设计过。”从开拍到结束,尽管宁夏的天气没有那么舒适,黄轩却始终处在一个很开心的状态里。因为是西北人的缘故,黄轩对宁夏有强烈的熟悉感。面条、羊肉、还有凉爽的空气,都时常会让黄轩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这个镇里很多地方和区域很像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这一切都让我觉得太亲切了。”他在这个过程中,成为马得福,不虚此行,不枉此程。“演一部,是一部”是他追求的状态《山海情》口碑持续上升,让更多观众看到了区别于以往的优质扶贫作品,也让演员黄轩的倍受认可。“演一部,是一部”就是他目前在演戏方面的规划与追求。没有刻意地想要达到的境界,比如拥有一部国民代表作。“我能做的还是踏踏实实拍好每一部戏,演好每一个角色,朝着一名好演员的方向努力。”黄轩回答着。没有演过的类型和角色,都想去尝试下,但选择一个角色的时候,他会试图寻找下这个角色和自己身上的契合点,“一定会有一个契合点的,这是属于演员和角色之间的缘分。”黄轩说。作品和角色都广受欢迎,黄轩在诠释角色过程中的制胜法宝是什么?他谦逊又真诚地分享说:“以前其实就有人问过我,你是怎么变成每一个角色的?我说我没那么大能力,我变不了别人,我只能把每一个角色想办法变成‘我’,这个‘我’就是在自己身上去找。因为我觉得一个人他的性格性情其实都是复杂多变的,每一个人的性格色彩都像一个色盘,有很多种颜色。当我接到角色以后,我会在自己的性格色盘里去找跟角色性格色盘里相近的颜色,或者是去调和当下角色需要的颜色。欠缺的地方就把它放大一点,能感受到的地方就直接拿过来用,有些地方觉得过火了,就把它收一点。反正就是在自己的色盘里去找这个东西,我自己的方法是这样。”他在荧幕活跃的时候,时常让人忘记演员黄轩,只记得角色本身。演一个角色,便会让人觉得,这就是角色本来的样子。陈凯歌导演在《演员请就位》这个节目中,分享《妖猫传》拍摄过程中的一件事。黄轩饰演唐朝诗人白居易,导演一直想拍一场白居易在下雪天因写不成《长恨歌》而疯魔的戏。有一天下雪,导演把黄轩叫到现场,黄轩问导演应该怎么演?陈凯歌回答:“不用演,去雪地站着就好了。”当时的黄轩只着一件薄衣,在雪地里站了四十五分钟,须发俱白,人也颤抖着,就这样勾勒出了白居易最真实和理想的人物状态。当被问到“你觉得自己在演技上有精进么?”时,他回答说:“曾经感受到过,现在又没有了。哈哈,现在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要进步的空间。”又一瞬间,他不是那个成熟又稳重的青年演员,倒像是一个有点横冲直撞的少年,在演戏这条道路上,拿着自己的盾牌,义无反顾地赶着路,享受每一步,每一步也都作数。在生活里拥抱一份纯粹黄轩最近在忙什么呢?他在横店拍摄网剧《风起洛阳》,再一次挑战古装角色。拍戏之余,他也有很多爱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比如爬山、种菜、旅行、喝茶等等。我爱好的这些我都很享受。”他觉得把工作之外的事情填充满自己的生命,才能倍感人生的意义。作为演员要有自己的空间,完成了一场戏,就可以回到自己的空间里安静地待着,享受着爱好带给生活的丰盈。2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的爱好延续至今,不拍戏的时候,他慢悠悠地过着自己的日子。“现在会更希望我的生活可以慢下来一些,凡事不要那么着急。珍惜当下的每一瞬间,学着享受生活、体悟人生。”他分享着自己的生活态度。他不是个热衷疾驰的人,就这样稳稳地走着,全身心地投入去演戏,也用心的过好生活,在生活的土壤中汲取一份灵感和幸福。写在最后一点小彩蛋:1.记者:生活中的人、事、物,哪些会赋予给你安全感吗?黄轩:靠谱的人、习惯做的事情和喜欢的物件会给我一些安全感。2.记者:如果遇到比较平淡,缺少戏剧冲突的题材或角色,你会怎样演出他的高光时刻?黄轩:我其实遇到过一些角色,相对比较平淡,我也没有刻意说要演出他的高光时刻。还是要跟随人物的状态,真实地去还原他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至于是不是高光时刻,都是留给观众去评判的。3.记者:演完这个角色,有带给你什么吗?你是会被角色长久影响到的人吗?黄轩:其实每一个角色都会给我带来一次新的体验,我都好像又过了一个人的人生。这次也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题材和角色,让我体验了一位基层干部的几十年。角色一些好的品质、值得学习的地方,会一直影响着我,比如马得福身上这种韧劲儿。4.记者:如果有个机会让你骑着自行车,环游大西北,你愿意去么?黄轩:当然!5.记者:如果对喜欢你的观众朋友们说一句话,你想说些什么呢?黄轩:谢谢你们一直的陪伴和支持。——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3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