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文之明朝那点事52关于永宁县纳家户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9.html

挖掘鲜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大银川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阿威在上集文章《宁夏人文之明朝那点事51,永宁县是盛产名将之地?从地名就能看出》中,写了永宁一些地名的来历和故事。其中有一些地名还没有看出来,这篇就着重介绍一个有名的,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名:纳家户。

提起纳家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纳家户清真寺,这是西北地区非常著名的一个清真寺。这是一座传统的中古式建筑寺院。位于永宁县城边上国道的西边,跨汉延渠不远的地方。但是,这篇的重点不是它,而是纳家户。

有关纳家户的来历,在词条上是这样介绍的:

宁夏的纳姓来自于元代著名回回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的儿子纳速拉丁,他曾担任过陕西平章政事。据《陕西通志》记载,纳速拉丁的“子孙众多,分为纳、速、拉、丁四种姓,居留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宁夏纳氏最盛”。

在纳家户清真寺悬挂的匾额中,也有这样一条:“纳速拉丁之子孙题吾家弃秦移居西夏吾寺起建于明嘉靖三年。”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纳姓祖先是明朝时候从陕西迁徙过来,然后在如今的纳家户村安家的。

其实不然,纳姓祖先的一支,早在元朝时候就已经来到了宁夏。在《甘宁青史略》里写到:“纳氏是纳速拉丁的后裔,于元代迁居宁夏”。为什么会迁居宁夏?因为蒙元灭西夏的时候,几乎屠尽境内的西夏居民。等到蒙元天下大定,元世祖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为了响应元朝廷的号召,下马屯田,开荒种田。

“探马赤军”,即一种驻军屯牧的组织,在西北一带驻扎下来。当时战争和农耕是元朝境内很重要的社会活动,元朝政府需要大批的人力从事这类事宜。由于宁夏一带是元朝的一个很重要的屯垦区,它直接护卫着蒙古大草原,所以有大批“探马赤军”在宁夏驻防,他们一概被叫作“回回”人。

《元史》中曾记载,至元八年九月,元世祖忽必烈曾“签西夏回回军”。

至元十年(),元世祖又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于是,这些驻防在宁夏的东来穆斯林人就逐渐融合到当地原有居民之中了,他们慢慢地与周围的原有居民通婚,定居生活,繁衍子孙。

“纳速耳丁,先世回纥,居宁夏,仕元至廉访使”,从志书上介绍的这个元朝时候宁夏官员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那时候宁夏已经有纳氏祖先居住了!那时候离纳速拉丁给子孙分姓后的纳氏,迁居宁夏的嘉靖三年(公元年)还早两百多年。

元朝时候的这些纳氏祖先居住在哪里?并不是在如今的纳家户,而是在银川郊区红花乡北塔村,这个在宁夏沙滩沙滩拱北(应称为“先贤陵园”)回民墓葬的一块石碑上可以佐证。从碑文上可以看到,墓主人是纳速剌丁的第六子。

那问题又来了,什么时候搬迁到如今的永宁纳家户的呢!这就回到现在纳家户清真寺的那块匾额上所写的那样来了:“纳速拉丁之子孙题吾家弃秦移居西夏吾寺起建于明嘉靖三年。”

大明洪武五年,明太祖北征失利,“遂尽徙民众与关中”,包括纳氏在内的宁夏镇居民都被内迁到关中。在后来洪武九年的回迁行动中,陆续有回回人以“归附士达”的身份被明朝政府安置在灵州及固原各州县,从而在宁夏地区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的小区。这些回族人辛勤劳动,耕耘宁夏平原,世代相袭。

于是在宁夏大地上,一处处回族人居住的村落兴盛起来,回族人街坊内的人口也逐渐繁盛。一种回回人特有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特点开始显露出来。

嘉靖初年,分姓后的纳氏也开始回迁戍边宁夏,过了仁存渡,就在杨和堡的对面落户安家。并且嘉靖三年,在村子里建起了清真寺!其实,纳氏宗族回到宁夏后的艰苦创业史,也折射出纳家户的深厚民族文化传统。

至于纳家户清真寺,不是在嘉靖三年建成的,而只是开始建,历经几代纳家子弟们的逐年建造,才有了如今的宏伟和特色。

时光如梭,有关纳家户的老历史,也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孰对孰错,就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了。这个村子也静静地坐落在汉延渠边,诉述着他五百年来的风风雨雨故事,只是,有谁去听呢?

更多银川明朝那点事,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2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