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气象工作者亲历了这一段山海情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91234.html

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扶贫剧有一天也会成为“爆款”。

同样很多人也想不到,在一部剧结局后,会连续挂在“热搜”上好几天。

《山海情》做到了。

《山海情》的故事还得从年讲起。宁夏回族自治区为西海固贫困地区老百姓能吃饱肚子,实施“吊庄移民”政策,把一部分人,从山里头搬迁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开荒拓土,发展生产,建设新的家园。

而在故事背后,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闽宁镇正式成立,二十多年来,从干沙滩到金沙滩,气象工作者积极融入,为闽宁精准脱贫默默贡献着气象力量。

/“风吹沙石跑可真不是台词”/

“前几集那满天的黄沙,让我觉得身临其境、历历在目。”

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福生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他毕业后被分配到永宁县气象局参加工作的日子。

“那时候宁夏大风天气多,贺兰山下植被稀少,风吹沙石跑可真不是台词。”

起初,移民们的心里,都有《山海情》里大有叔的顾虑:

“政府老说未来未来,未来这个好,未来那个好,未来是啥,未来就是还没有来嘛,啥时候能来,谁又能知道呢?”

随着第一批移民在这块土地上艰难创业,挖地坑、住窝棚,盖房打井、筛土平田,建设引黄灌溉扬水站,戈壁滩开始长出了农作物。

村落拔地而起,各项设施陆续配备到位,闽宁村也升级成为闽宁镇。

如今的闽宁镇,良田万顷,绿化覆盖率达35%,曾经“胡风怒卷黄如雾”的贺兰山下荒滩,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沙滩”。

-年时序卫星影像清晰记录下闽宁镇从戈壁荒滩到塞上小镇的变迁。

而在这一过程中,气象部门在闽宁镇西侧贺兰山建设的2套地面增雨烟炉、1个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点,使该区域人工增雨和防雹能力大幅提升,为闽宁防护林种植建设和绿化建设提供了保障,闽宁镇周边的自然环境,也越来越好。

/“要是预报预警能再快一些就好了”/

“福建连续三年,每年给咱西海固的扶贫投资一千五百万,用在重点扶贫上。”

电视剧里,随着张主任饭桌上的一番讲述,马得福看到了闽宁村未来。

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扶贫工作安排,闽宁村要尽快开展科技扶贫,发展庭院经济。陈金山专程来请著名的福建菌草专家——凌一农教授出山,让出不去打工的人在家种蘑菇。

“要是有了这个东西部合作的政策,那我们玉泉营未来的发展就不得了了,那未来真的来了。”

而现实中,发展菌菇种植哪那么容易,气象条件给当地人带来了不少挑战。

李福生记得,年,移民刚开始发展菌菇种植,就遭受了一场风灾。

“得知闽宁村的菇棚被大风掀了顶,我们二话不说骑着自行车,来到距县气象局40公里的闽宁村,详细调查灾害成因和受灾情况。”

那时候,移民开发区能接收到天气信息的只有一部像收音机一样的天气警报接收机,而办公场所离村上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的土路,等消息传到移民的耳朵里,风沙已过,只剩下遭受损失的老百姓流泪满面。

“当时,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就觉得要是预报预警能再快一些,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就能保住了。”

经过几年的发展,永宁县气象局布设了17个区域自动站,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逐步建立了短信、电子屏、大喇叭等气象预警发布渠道,有效解决了气象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完善农村防灾减灾体系。

闽宁精准脱贫气象服务网实现预警信息靶向发布。

如今,气象部门将建档立卡户、扶贫干部、扶贫产业相关负责人纳入手机短信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73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