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开播即巅峰,这部扶贫剧凭

最近,“扶贫剧”《山海情》一开播便获得豆瓣9.3高分,到收官时稳定在9.4。

这个成绩比去年豆瓣评分最高的《沉默的真相》,还要高出0.3分。

一部“扶贫剧”,到底是凭什么?

于是,怀抱着好奇,点开了电视剧后发现,这高分,没水分!

用一个词语总结就是:良心!

《山海情》是一部命题作文,是广电总局给正午阳光下达的“任务剧”。

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制片人侯鸿亮直呼太难了,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还要平民视角、国际表达。

但也正是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作品叫好又卖座。

一部剧的好坏,光是有黄金班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演员的实力演出。

看看《山海情》的演员阵容,可谓是请来了半个演艺圈的实力“大咖”,黄轩、张嘉益、闫妮、热依扎、姚晨、郭京飞、黄觉、白宇......

在官宣的海报中可以看到,黄轩是整部剧里的第一男主角。

可是,几集播下来,网友却说,“怎么剧里的每个人物都演出了主角的感觉?”

的确,这部剧无所谓的第一男女主角,每个人物都丰富细腻,每个细节都牵动心弦。

无论是台词、道具,还是造型、服装,都像极了历史里真实的样子。

真实,正是这部剧最良心的体现!

扶贫到底怎么扶?到底有多艰辛?

在这部剧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故事发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西海固。

年,西海固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那里也是我国最早开启易地搬迁扶贫的地方之一。

西海固常年干旱缺水,生活环境极度恶劣,那里的原住民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吊装移民”,来到了银川近郊永宁县境内的玉泉营开发区,开启了重建家园的艰辛故事。

“吊装移民”工作有多艰苦?

正如玉泉营逃跑的那几个村民所说,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与其去吃沙,我不如留在山里吃土,土还比沙子细好消化”......

玉泉营是荒凉的戈壁滩,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水石头跑,就是那里最真实的写照。

剧中就上演过一场说来就来的沙尘暴。

得福千辛万苦才说动的几户村民搬迁到玉泉营,结果才走了一半路程,就突然刮起沙尘暴,得福赶紧指挥村民排成一排躲到手拉车后面。

虽躲过了沙尘暴,但沙尘暴来得凶猛,吓得几个村民吊头就走,拦都拦不住。

吊装移民刚开始的时期是异常艰难的,十年九旱,庄稼没收成,吃水是大难题。

但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第一批吊装村民就这样硬生生地顶着那里的鬼天气和鬼环境,在戈壁滩上开荒连种树,那片土地是村民们用筛子一寸一寸地筛走石头后,才种活的树。

剧中高度还原了当时村民的居住环境。剧情没有过多的煽情,也没有捧杀与说教。

通过配乐、台词和演员的高完成度演出,把在大山沟里的艰苦逼真地呈现给了观众。

说到真实,就不得不赞剧中的演员了。

大到明星大咖,小到每一个群演,都无碍于形象,把接地气演绎得淋漓尽致。

整部剧在扶贫的大背景之下,并没有过于硬板,而是夹杂着亲情、爱情和友情于其中。

黄轩在剧里饰演马德福。他刚从农校毕业就被借调到了吊装办,肩负起了吊装移民的重担。

得福是脱贫带头人,而作为一名年轻干部,他也曾遭遇“说话没人听,办法没人信”的窘境。

所以,他只能靠实干来取信于民。

村里差一户没通电,他就去堵变电所所长,田里没供上水,他就和村民一起找书记去,县长请来教授指导种蘑菇增收益,村民怕风险不敢贷款,他自己带头干......

黄轩在采访中说,这是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了解基层干部,才知道原来基层干部是有多么辛苦。

极少机会看过黄轩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的。

蓬头垢脸,皮肤黄黑,脸颊上布满了日晒斑,干涸的嘴唇。

其实不止黄轩,剧里的每一位演员都以这般形象,来还原那个时代的贫穷与苦难。

马得福还有一个弟弟叫马得宝,得宝的路就比哥哥得福辛苦得多。

家中两兄弟,但只能供一个去上学,张嘉益扮演的父亲马喊水,把这个机会给了得福。

得宝从小就想走出大山,还带着小伙伴麦苗、尕娃、水花策划了一次出逃。

只可惜,出逃没成功,被得宝拦下来了,回到家后是父亲的一顿毒打。

也许是父亲感到对小儿子的亏欠,马喊水对得宝特别严厉,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不信任。

得宝从小没少被打,但他始终想着出人头地,想赢过哥哥,想得到父亲信任。

他越是想赢,就越是叛逆,直到尕娃离家出走,他第一次离开了涌泉村去找尕娃。

离开的日子,他尝到了真正的苦头。那一次经历让他开始真正地成长。

剧里最遗憾的感情线,当时得福和热依扎扮演的李水花的爱情了。

因为一口水窖和一头驴,水花父亲把她嫁给了隔壁村的安水富。

农村女性的命运,大都很难掌握在自己手里,水花也不例外。

尽管她连夜逃婚,可终究是逃不过良心和责任。

她放弃了逃跑,同时也放弃对得福的爱。

在决定出嫁的那一刻,水花深情地看着得福,一句话也没说,但眼睛里却写满了遗憾与无奈。

得福只能远远地看着水花嫁人,心里默默地责怪自己没有一口水窖,也没有一头驴。

剧中还有一个很烟火气的小角色,那就是尤智勇扮演的李大有。

在整部剧里,李大有的戏份不算多,但每场戏都特别真实和精彩。

从玉泉营逃跑,就是他带头鼓动的。

代理村长马喊水带着吊装办主任来了解情况,他却反咬马喊水吃了扶贫鸡。

种蘑菇亏了钱,他一下犯糊涂就连屋子都烧了。

这种小人物在村子里,就是典型的墙头草,两边摇,带点小自私,又最怕吃亏。

尤智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在创作这个角色的时候,剧组给了他很大的创作空间,在现场对词的时候,就已经感觉特别真实,所以作品出来的效果,也非常接地气。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

#《山海情》有哪些故事情节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发生过?#

拿女儿换一个水窖和一头大牲口;冬天为了挖山头的一点仅剩的茅草填炕取暖而打得头破血流;一家子只有一条裤子,几个兄弟谁出门谁穿;一家老小拖了全部的家当走了七天七夜到达玉泉营;挖地窝子;遭遇沙尘暴;一顿饭里,一半粮食一半沙子……

是的,这些在电视剧里展现的故事情节,都在现实中发生过。

在《山海情》中,这些真实重演,让人看得着实扎心。

《山海情》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普通话版,一个是方言版。

一定要去看方言版,那西北方言真的太上头。

全方言演出,也是这部剧的特色之一,不仅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还展现出了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

一部好的作品,是对时代风貌与地域文化进行的深度解读,是对人物特点和事件的高度还原。

与其说《山海情》讲述的是扶贫的故事,倒不如说它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让“干沙滩”变成“金沙滩”,这么难的事情,我们国家都做到了,还有什么困苦能难倒咱们!

《山海情》强烈推荐给大家,希望有更多这样真实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92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