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府永宁古刹大钟寺西部文明播报

北京治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河南府永宁古刹大钟寺

在县城北,凤翼山麓有座名寺大钟寺,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它在唐贞观元年(公元年)由僧照公始建,当时取名香积院。唐元和十二年(公元年)僧宏仁等增建石幢一柱,八角形,每面上精刻经文,《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及香积院初建经过(已佚)。在宋太平兴国元年至八年(公元-年)间宋太宗赵光义御赐寺名“福昌”。在各级官署的重视下,重新大兴土木,在两侧建佛殿三间,廊房7间,东面建厨房三间,东南隅建浴室三间,在西北隅建十王殿一座。对各殿佛像该装的装、该塑的塑,重装金身,使整个“福昌寺”金碧辉煌,焕然一新。朝圣叩拜之客不绝,还愿祈福不断。有求有偿,声名远播,灵气震撼四县八乡。求学秀才,过路官员,齐来朝拜,住寺僧人逾百,而接应不暇。

金世宗大定十二年(年),福昌寺重修寺内竹院,铸观世音菩萨铜像一尊(现仍存县文化局文管会)。铜像佛姿丰满,金光璀璨,佛光熠熠。迎来四面八方香客叩拜和观看,一时传为佳话。金章宗太和元年(年),福昌寺香客募资捐款,铸大钟一口,高一丈二尺,直径7尺5寸,厚数寸,重一万二千斤,从此该寺又通称大钟寺。并在东南建钟楼一座,悬钟于上。钟声响时传三十里余,初一、十五城内、城外均可听到大钟寺的钟声。

元朝至明初因连年战火,大钟寺部分建筑被毁,寺院也受到重创。明宣宗宣德二年(年),对战争毁坏的西殿又进行了修葺,对佛像又重装金身。明穆宗隆庆元年(年),对大钟寺的殿宇重新进行修缮,使其庙貌一新。清康熙二十年(年),对全寺所有正殿、西殿、东殿、十王殿及廊房、厨房和客房、钟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使该寺达到了宋时的气势和庙貌,香火极盛。上下寺有殿宇数十间,佛像几十尊,住寺和尚百余名,田产庙地多亩,成了永宁县内寺院香火佛资最强的寺院。

中华民国十六年(年),县长梁炳麟组织拆庙毁佛,和尚被星散,寺院被拆,大钟寺成了一片瓦砾。民国二十六年(年),国民党拟在城南修建飞机场,城东南群众被赶出家园。大钟寺遗址上也成了搬迁难民集中点,这次连遗址也不复存在。

目前社会进入大千盛世,人们过上了和谐幸福的生活。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原遗址上又集资建起佛殿三间,塑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圣像各一尊,太上老君像一尊。每年四月八日起庙会,颂丰收,祈平安,开展物资交流。

(附碑文)

大钟寺重修碑记

大钟寺唐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由僧昭公始建时名香积院唐元和十二年(公元八一八年)僧宏仁等建八角石幢一柱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九七六至九八三年)御赐名曰福昌嗣后大兴土木西侧建佛殿三间行廊七间东面筑厨房三间东南隅造浴室三间西北隅盖十王殿一座各殿神像随之装塑一新住持和尚逾百金大定十二年(公元一一八二年)重修寺内竹院铸菩萨铜像一尊现仍存县文管会金太和年(公元一二0一年)铸大钟一口高一丈二尺直径七尺五寸厚数寸重一万二千斤从此通称大钟寺明宣德隆庆和清康熙年间曾屡次修葺清末民初寺院气势恢宏香火极盛上下寺共有殿宇数十间神像几十尊和尚近百名寺田百余亩迨至民国十六年县长梁炳麟毁佛拆庙和尚星散寺院一片瓦砾民国二十六年城南修飞机场奎楼村居民迁至寺院遗址后又毁掉大钟寺已不复存矣九十年初岁末时和善缘又结有信士赵长顺张根耐赵中林口口口谭金次雷小六锁永振焦保才张书栋李俊民等出而主事四方信士捐资助工在上寺遗址重建佛殿三间塑释迦牟尼佛与观世间菩萨大势至菩萨圣像各一尊在窑内塑太上老君像一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兴起古刹大会善男信女云集旅游观光者甚多人如潮涌盛报一时为追朔寺院兴衰史铭记主事人功绩特勒碑以志

撰文刘京岳程振民

书丹程振民刻石王梦月

公元一九九七年度农历十月十五日

碑阴为捐资名单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年退休,收藏家协会会员,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作者/来源:洛宁城事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93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