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涨到94,这剧不红,天理难容

北京酒渣鼻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310/8733712.html

写这部剧前,我先汇报一下我的近期观影历程:

看了《拆弹专家2》,和村里刚通网地追完《宸汐缘》后,我感慨玉墨后期飙升的选戏水准。

有这两部戏打底,我认为倪妮这次的选择一定没有错,于是,我便追了《流金岁月》。

国产剧最让我反感的就是「剧情悬浮」这个毛病。

很遗憾,《流金岁月》也在这其中。

上司不用面试,看一眼“你真漂亮”就决定用你;

塞给你几万块钱,让你买几身名牌衣服,不要丢公司的脸;

所谓的破产,则是后头还有个意大利的有钱小姨在兜着,进可攻退可守;

随随便便就租下上海一套平米+的房子;

出事了,还有富一代、富二代解决难题。

早在《三十而已》的时候,我就说过:

恳求国产剧不要随意碰瓷我们平民百姓,因为我这辈子是真没什么机会能跟富二代搭上话,更别提看上我。

所以,虽然是扶贫剧,但由于国产剧的阴影太重,我是真怕饰演马得福的黄轩会不会发蜡十斤重,住在洋房里,冷不防地问村民一句:叔,你们要不要来杯拿铁。

同时,我也怕它会拍成《我和我的家乡》2.0和《一点就到家》。

在这类型影视里,你丝毫看不到扶贫的冲突和艰难,角色更多是假大空,至于过程嘛,基本上就是要嘛利用高科技、要嘛通过搞景区的方式,三下五除二地就成功脱贫,然后全村唱个歌、跳个舞,皆大欢喜。

弱化过程,美化结果。

看着是真没意思。

但好在《山海情》完全跳脱出了这些老毛病,我长长地舒了口气。

最直观的,演员们一个个皮肤黝黑、脸上又是粗糙又是显眼的红晕,你不说这是黄轩和热依扎,我以为是哪个村走出来的翠花和二傻。

(这里,手动艾特鞠婧祎。)

扶贫在剧里也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没有因为主题,丢了故事。

而是实打实地还原90年代,西海固的村民如何在国家东西扶贫计划的扶持下走出荒漠戈壁,开荒拓土的艰难变迁史。

首先,是贫穷。

穷在哪?

已经是90年代了,得福的老家涌泉村放眼望去,还是一堆破烂不堪的土房子。

开头,六户移民吃不了苦,从玉泉营逃回了涌泉村,马得福跟着张书记到一户户人家家里到访。

打开村民的门,大白天的,他就光着腿躺在炕上,一看到书记进来,立马害臊地拿被单裹住,因为三个兄弟只有一条裤子,说好了谁出门谁穿。

福建省新上任的副县长陈金山,看到几个年轻人扒火车被抓,他告诉得福这些人是“贼”。

但得福却不认同,他认为贼这个字太重了,这些人大多都不是惯犯,只是实在吃不上饭,挣不着钱没有生计了,才被人利用。

宁夏西海固地区,在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于是,年,宁夏启动了「吊庄移民」政策。

但是移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开始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戈壁荒滩,需要从零开始开拓,没有房子、没有水、更没有电。

风大得人站都站不住,动不动就掀起狂沙。

刚去的村民,没有盖房子的钱,就一家老小窝在地洞里,醒来半个身子都在沙子里。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讲文明、讲自由,是因为物质足够丰富。

那个时候,没有粮食、没有钱,涌泉村的女人,就像水花,一头驴、一个水窖就能许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邻村人。

得福农校毕业,受过教育,知道涌泉村的落后和野蛮,但一时改变不了环境,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心爱的水花嫁人。

因为贫穷,所以变迁路途艰难。

但《山海情》的这份艰难,却令人格外动容。

有一个细节,秋红姐跟着打工队伍来到福建电子工厂。

每次洗澡的时候,她都会下意识地洗快点。

看到本地的姑娘洗衣服任由水龙头放着接水,她忍不住心疼,便走上去偷偷关掉。

当你的目标是山珍海味,你实现不了,我们会遗憾;

但当你的目标只是三餐温饱,现实却贫瘠得连这点无法满足时,我们会心酸。

涌泉村移民的问题,说穿了,就三样:

房子,水和电。

不住地洞,有水灌溉农田,夜里有光可以生活。

但就这三样,足够为难死得福和村民。

水电灌溉工程没有建好,村民们取水只能一车一车地往回拉。

想通电,移民点就得满60户人,得福好不容易拉来一批人,路上被沙尘暴吓跑了几户,最后村里拢共也只有59户。

眼看着,这么下去,移民点会陆续有人离开。

得福只能去供电站找所长,但所长不同意,得福只能软磨硬泡,厚着脸皮在门口蹲了四五天,甚至找到了局长求情,但都无法解决。

最后,是水花拉着推车七天七夜走了公里,主动过来入户,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以这里的村民,看似粗俗,不讲道理。

接不到水,一着急,就要跟供水点的工作人员打架,水流太小,流不进田里,就起哄着要去把水库砸了。

但,如果不是因为穷,谁愿意不干正事地天天拿着锄头跟人起冲突。

只是因为没水庄稼快死了,辛苦一年的收成要没了。

水在这里,已经不是讲道理的问题。

水的背后,是村民卑微的生存处境。

第二个打动我的点,正是开头我说的悬浮与真实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剧的章节脉络。

第一章:吊庄年

第二章:移民年

从吊庄到移民,整整五年时间,你能从画面看到,这个移民点还是那么穷。

除了部分村民从地洞到盖房子,依旧是一片荒芜的景象。

村民还是那浑身是土,缺水没电的穷酸模样。

从时间的跨度,你可以深刻感知到:脱贫开荒,谈何容易。

光第四集,副县长陈金山从福建赶来闽宁村指导工作,语言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那个年代的人,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普通话都有口音。

这就导致每次开会,陈金山都需要马得福做翻译,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还有销售渠道。

凌教授是福建派来援助宁夏的菌草专家,专门指导闽宁村村民种植双孢菇,开展「庭院经济」。

他亲自蹲守在闷臭的大棚里,最后蘑菇是种出来了,但是没有销售渠道。

那时候的交通方式有限,凌教授只好带领学生分别赶往东部沿海地区寻找销路,这一去就是好多天。

又因为通讯的不便利,没能第一时间反馈信息,回来的时候,村民们差点被坏心的收购商压榨。

这些,在现在这个高铁纵横、智慧型手机普及的时代看来,有点滑稽,但在那个时候,却是真真难倒了一个大学教授。

除此之外,真实的还有「人」。

首先,作为贯穿全剧的主角,马得福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英雄式人物。

一开始,他和张主任负责拉回那些逃回来的村民,那时候他刚毕业,对吊庄移民的计划信心满满。

什么政策,他都是第一个带头干。

但政道的路上,他也有过动摇。

村民们因为看到了双孢菇的利润,大面积种植双孢菇,致使供过于求,损失惨重。

麻副县长不做实地考察,不负责任地下达开现场会的命令,了解到双孢菇滞销的事实后,他请得福吃饭喝酒,让他在现场会上粉饰太平。

独木桥,还是“官运畅通”的高速路,得福骑着自行车跌跌撞撞来到白校长家,问如果是校长,他会如何选择。

这里,他不是没有过迟疑。

包括后来闽宁村撤村建镇,因为行政管辖权的交接出了问题,为了自己的政绩,得福让弟弟得宝垫资接工程。

事后,镇上发放了一批拖欠的工程款,得福反倒为了避嫌,把得宝的公司排在后面,惹得得宝一肚子火。

这里,他不是没有过迷失。

还有那些村民,虽然目光短浅,思想守旧。

但在一小伙客死他乡,尸体无人认领时,他们自发凑钱,给他打了口棺材。

数十个人,一路送行,替他安葬。

这是数百年,扎根在这片贫瘠土地下的淳朴与善良。

就好像得宝的父亲马喊水。

知道水花来了,说什么也要把水花赶走,他担心水花和得福的关系,会影响得福的仕途前程。

马喊水骂骂咧咧出了村,半路上就遇见水花一个人吃力地往地洞里搬家当。

水花的丈夫因为挖水窖双腿残疾,这个家什么都得靠水花一个女子撑着。

看到这景象,马喊水心一下就蔫了,刚刚在儿子面前的威严样也全没了,嘴里念着让得福他们过来帮她加固地洞的顶子。

最后,很多看过这部剧的人,或许对结局张书记的车祸有所疑惑。

这么敬业的一个好书记,编剧为什么要把他写死。

很多人不知道,张书记这个角色是有人物原型的。

现实中,他原名李双成,生前是闽宁镇党委书记,年工作途中因车祸殉职。

而剧里的闽宁镇,也不是编剧凭空编造出来的,它位于宁夏银川市郊的永宁县。

如今,闽宁镇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从最初的人口发展到6.6万人。

姚晨饰演的吴月娟,原型是福建省扶贫办主任林月婵。

年3月,林月婵来到宁夏,那时候闽宁间没有直达火车,她坐着汽车,颠簸了三天才到。

剧里,姚晨那段回忆初到西海固的感人独白也是真实的。

林月婵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到西海固的场景:

“3月的宁夏,刺骨的寒冷,在土坯堆砌的露天教室里,老师们拿着树枝在地上教孩子们识字,孩子们的衣服补丁摞着补丁,还能看到裸露着的皮肉。”

当时,她忍不住哭了。

凌教授,原型林占熺。

林占熺教授年发明了菌草技术,年,国家把林教授的菌草技术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他扎根贫困地区30年,为了推广菌草技术,摔断过两根肋骨。

林教授不仅教会村民种植菌菇技术,还带着菇样全国跑市场,把宁夏的蘑菇推销到全国各地。

记得《山海情》的编剧未夕,曾发过这样一条微博:

那些事都是真实的。

拿女儿换一个水窖换一头大牲口是真的;

冬天为了挖山头一点仅剩的茅草填炕取暖而打得头破血流是真的;

一家子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是真的;

遭遇沙尘暴是真的,一顿饭里半是粮食半是沙子是真的;

没电是真的,没水是真的,为了取一桶水,要在机井排大半天的队也是真的。

......

我想,这或许就是这部扶贫剧,我们想一集连着一集看下去的原因。

因为我们会心疼,忍不住盼着他们下一集就过上好日子。

盼着凌教授能不再为洗一次头而舍不得水;

村里的女孩不用再为一头驴嫁给不喜欢的男人;

孩子们不用15岁,就跑到福建去打工;

学校里,有操场,学生们,有校服;

不用担心没水没电;

不用担心沙尘暴......

最后,说一下:

这部剧只有23集。

所以,谁说,23集不能出9分神剧?

我们差的只是用心做剧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9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