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抓好春耕春播,才能确保夏粮丰收。目前我市春耕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全市春小麦播种面积超额完成,玉米、大豆等正在有序播种,预计5月中旬结束。
近期,我市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分时段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从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入手,查墒情、查苗情、查病情,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同时广泛宣传小麦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知识、玉米大豆套种技术、麦后复种蔬菜技术等,引导和帮助种植户搞好田间管理,保障夏粮稳产增产。
今年全市春小麦播种面积超额完成,实际播种18.93万亩,较上年扩大种植8.83万亩。其中兴庆区1.16万亩、金凤区0.22万亩、西夏区0.12万亩、永宁县8.05万亩、贺兰县7.31万亩、灵武市2.06万亩。今年全市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保面积、增产量、提效益,扎实推进春耕生产,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着重加强技术推广,组织技术人员把春小麦播种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并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加大麦后“粮粮、粮经、粮饲、粮油”等复种技术模式推广,以复种增收稳定小麦面积。
今年自治区下达我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生产目标任务8万亩,其中兴庆区1万亩、永宁县2万亩、贺兰县3万亩、灵武市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矛盾”,在不增加耕地和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基础上,实现“一亩地两收益”,综合效益显著,具有一田双收稳粮增豆,一种多效用养结合、一技多用的优势。
我市组织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积极摸清摸细土地实际和村情民情,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通过现场会、田间学校等形式,多次召开线上线下观摩会,通过政策讲解、发放推广玉米套种大豆技术宣传单,广泛动员种植大户参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前期已推动各县(市)区将种植任务细化分解到乡、镇、村、组,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夯实责任、挂图作战,确保8万亩目标任务全部到户到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于4月15日已陆续开播,4月下旬进入播种高峰,5月中旬结束。
为了应对疫情影响,今年我市早早做好春播所需化肥、种子、农药等物资准备,抢抓晴好天气,集中人力和农业机械适期早播,加快春播进度,提高播种效率和质量。化肥方面,全市储备各类化肥8.4万吨,同比增加4.9%。其中尿素1.4万吨,磷酸二铵2.4万吨,硫酸铵、氯化钾、碳酸氢铵、硫酸钾及其他商品肥4.6万吨。种子方面,各县(市)区农资公司、供销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共储备粮食作物优质良种.7万公斤,其中小麦种子收贮量.33万公斤,主要品种为宁春4号和宁春50号。水稻种子收贮量.8万公斤,主要品种为宁粳43号、宁粳52号、宁粳58号等。玉米种子收贮量.7万公斤,主要有宁单、正大、先玉系列等粮饲兼用品种。农机方面,全市现有农用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各类拖拉机4.5万台,配套农具6.7万部,其中播种机0.2万台套,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位居全区5地市首位,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新图景。
春耕期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综合执法等部门,以种子、肥料、农药、农机等为重点,多次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农机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农资供应质量可靠,维护市场秩序健康稳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